梅毒的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
梅毒的傳染源是梅毒患者。其傳染途徑如下:
1.性接觸是主要的傳染途徑未經治療的患者在感染后的1年內最具有傳染性,這些患者的皮膚與黏膜損害表面有大量的梅毒螺旋體,在性交過程中很容易通過皮膚和黏膜的損傷處(甚至是很輕微的)傳給對方。根據(jù)報道,在人類,其半數(shù)感染量(IDso)約為50條螺旋體。與一期或二期梅毒患者一次性接觸后,梅毒的受感染率是30%,并與梅毒螺旋體的量有關。隨著病期的加長,傳染性越來越小,到傳染后2年,通過性接觸一般無傳染性。
2.胎傳患梅毒的孕婦,可以通過胎盤使胎兒受感染。研究證明,在妊娠7周時,梅毒螺旋體即可通過胎盤,而使胎兒發(fā)生感染。
未經治療的梅毒婦女,雖然通過性接觸已無傳染性(病期>2年),但妊娠時可傳染給胎兒,病期越長,傳染性越小,8年后傳染的危險性已非常少,即使未經治療;荚缙诿范镜哪赣H發(fā)生流產、死產、胎兒先天性梅毒或新生兒病死率高;患晚期梅毒的母親發(fā)生胎兒先天性梅毒、死產或早產者較低。
3.其他少數(shù)可以通過性接觸以外的途徑受傳染,直接接觸如接吻、哺乳等,間接接觸有傳染性損害患者的日常用品,如衣服、毛巾、剃刀、餐具及煙嘴等。醫(yī)務人員在接觸患者或含有梅毒螺旋體的標本時不小心也可受染。此外如輸血(早期梅毒患者作為供血者)偶爾也可發(fā)生傳染。通過輸血而受染的患者不發(fā)生一期梅毒損害,而直接發(fā)生二期梅毒。
梅毒的預防十分重要,首先應加強健康教育和宣傳,避免不安全的性行為,追蹤病人的性伴,查找病人所有性接觸者,進行預防檢查,追蹤觀察并進行必要的治療,未治愈前禁止性行為。對可疑病人均應進行預防檢查,做梅毒血清試驗,以便早期發(fā)現(xiàn)病人并及時治療。對患梅毒的孕婦,更應該及時給予有效治療,以防止將梅毒感染給胎兒。未婚的感染梅毒者,最好治愈后再結婚。如需獻血,要去正規(guī)采血點,在獻血前需做全面的血液檢查,預防感染。如需輸血,需要輸血單位出示所輸血液的檢查證明,防止不必要的麻煩發(fā)生。梅毒患者應注意勞逸結合,進行必要的功能鍛煉,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以利康復。早期梅毒患者有較強的傳染性,晚期梅毒雖然傳染性逐漸減小,但也要小心進行防護。自己的內褲、毛巾及時單獨清洗,煮沸消毒,不與他人同盆而浴。發(fā)生硬下疳或外陰、肛周扁平濕疣時,可以使用清熱解毒、除濕殺蟲的中草藥煎水熏洗坐浴。梅毒患者在未治愈前應禁止性行為,如有發(fā)生則必須使用安全套。
-
痤瘡桿菌痤瘡是毛囊皮脂腺單位的一種慢性炎癥性皮膚病,主要好發(fā)于青少年,對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響很大,但青春期后往往能自然減輕或痊
-
螨蟲引起的痤瘡螨蟲屬于節(jié)肢動物門蛛形綱廣腹亞綱的一類體型微小的動物,身體大小一般都在0.5毫米左右,有些小到0.1毫米,大多數(shù)種類小于1毫米
-
痤瘡囊腫怎么治療方法囊腫性痤瘡是一種重度(Ⅳ級)痤瘡(俗稱“青春痘”),表現(xiàn)為大小不等的結節(jié)、囊腫,常繼發(fā)化膿感染,破潰后常流出帶血的膠凍狀
-
尋常性痤瘡尋常性痤瘡是青春期常見的一種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癥性疾病,好發(fā)于面部,常伴有皮脂溢出。本病有自限性,至成年時自愈。尋常性痤瘡
-
膿皰型痤瘡膿皰型痤瘡是青春期激素上升產生的比較嚴重的痤瘡種類,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為黃白色炎性丘疹和膿皰。膿皰型痤瘡開始的時候呈現(xiàn)點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