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療法治療瘧疾
主證:寒熱往來,先寒后熱,汗出而息,發(fā)作有時。發(fā)病之初,呵欠乏力,毛孔粟起,旋即寒戰(zhàn)鼓頷,寒去則內外皆熱、體若燔炭,頭痛如裂,面赤唇紅,煩渴引飲,口苦而干,胸脅痞滿,終則遍身汗出,熱退身涼。舌苔白膩或黃膩。脈弦緊或弦數(shù)。如瘧久不愈,則脅下結塊而成瘧母。
治法:取督脈、少陽經(jīng)穴為主。毫針刺用瀉法,以通調督脈,和解少陽。在發(fā)作前二小時針之為宜。發(fā)作時寒多熱少的,針灸并用;熱重寒輕的只針不灸。
處方:大椎、陶道、后溪、間使、液門、足臨泣。
隨證配穴:熱重加曲池,毫針瀉法。瘧母加章門,灸痞根。高熱神昏譫語者,點刺十二井穴出血。
方義:大椎是手足三陽經(jīng)與督脈之會,可宣通諸陽之氣而祛邪,配陶道,退邪熱,調陰陽,為治瘧要穴;液門、足臨泣和解少陽經(jīng)氣;后溪通督脈,為小腸經(jīng)輸穴,功可宣發(fā)太陽與督脈陽氣,祛邪外出;間使為心包經(jīng)經(jīng)穴,厥陰、少陽相表里,故間使可調氣機,引邪外出,為治瘧之要穴,諸穴合用,能通陽祛邪,表里雙解,調和營衛(wèi),使瘧疾止而病痊愈;曲池配大椎以增退熱之效;章門為臟會,可調臟氣;痞根為治痞塊奇穴。
【其它療法】
1、耳針
取穴:腎上腺、皮質下、內分泌、肝、脾。
方法:在發(fā)作前1-2h針刺,強刺激,留針1h,連續(xù)針3天。
2、穴位敷藥
(1)取大椎穴,要發(fā)作前2h,用胡椒或朝天椒1-2個搗爛,外敷3-4h。
(2)取內關穴,用煙絲兩份,生姜1份,共搗爛,取如硬幣大小一塊敷穴位上。
(3)取內關,用鮮毛莨或野薄荷或獨頭蒜適量,搗爛、在發(fā)作前1-2h敷穴上,外用膠布固定3-4h。
【附注】
針灸治療瘧疾,以間日瘧效果較好。
相關文章
-
治療瘧疾的方法有哪些相信大家對于瘧疾這種疾病不會陌生。瘧疾是由蚊蟲叮咬后感染了病毒所引起的。這種疾病會給我們身體帶來很嚴重的影響。所以大家一
-
瘧疾疾病治療方法是有哪些瘧疾的治療方法都有哪些呢?生活中很多人們對于這個問題是比較關注的,因為瘧疾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這個疾病的傳染性也是比較
-
瘧疾有哪些防治方法瘧疾是一種高發(fā)疾病,這種疾病的發(fā)生給患者帶來的傷害是比較嚴重的,疾病的發(fā)生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視,并且要根據(jù)患者的病情采取正
-
瘧疾的治療方法是有哪些瘧疾的治療方法是每個人都比較關注的,因為瘧疾這個疾病的傳染病是很嚴重的,對于出現(xiàn)瘧疾疾病我們只有采取正確的治療措施,才會
-
瘧疾疾病治療方法有哪些瘧疾治療方法有哪些?這個問題在生活中是很多人都想要了解的,因為瘧疾這個疾病在生活中發(fā)病率是比較高的,我們只有做到正確的治